日前,记者采访了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要求任庆平总经理谈谈对2011年的钢材走势的看法。任总坦言,现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走势往往出人意外,在实际工作中,五波更注重对中短期的预测、判断、操作,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信息处理机制,有定期的市场分析列会,依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采购、销售、库存节奏和策略,使主观认识逐步反应客观市场的变化。
自11月以来,钢材市场各品种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价格水平总体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钢价迎来开门红,主导钢材品种市场价格呈小幅逐日上涨行情,钢厂出厂价格则紧随其后上调意图随时封堵价格下跌的空间。
从上海市场上热卷和线螺市场价格的走势可以看到,5.5m规格普卷已经从1月4日的4510元/吨上涨至1月21日的4690元/吨,涨幅180元/吨;而去年底价格有所回落的二级螺纹钢价格也上涨了80元/吨,从4520元/吨涨至4600元/吨。五波前期供应某项目的桥梁板也由5000元涨到5800元,吨价差达800元,幸好项目是按批锁定了供应价格,避免了市场风险。
自宝钢将其二月份大部分板材的订货价普遍上调百元,随后各钢厂出现了涨价接力赛,出厂价格普遍跟进上调。然而钢材市场行情的“红火”并不能掩盖其背后蕴藏的矛盾,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矛盾的变化在后期钢材市场可能会成为影响价格走势变化的重要因素。
一、市场跟随政策的变化亦步亦趋
钢材市场跟国内股市一样,跟随经济政策的变化而亦步亦趋。
如今的钢材价格、库存带有明显的货币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也将长期存在,两个市场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和及时,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货币投放过多时,钢价或及时或滞后,都表现出涨势,甚至涨幅巨大;货币收紧时,钢价的下跌绵绵无期,令人绝望,钢材的金融属性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重大因素。
譬如,2010年央行共出台了两次加息和6次上调准备金率的调控通胀性货币政策; 4月国内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限贷、限购令;8月底和9月初,节能减排拉闸限电,钢铁产量在短期受到限制等等,每次消息传出都对市场造成冲击。
但是,与往年相比今年振幅变趋缓。主要是市场参与者更趋理性,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缓慢复苏,参与钢材期货的投资者数量增长迅速,钢厂、贸易商等运用套期保值或投机炒作,促使市场频繁的对政策作出反应。
最近几年我国的货币政策沿着从紧—宽松—稳健的途径变化,而钢材市场价格也在此过程中历经了几度兴衰。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重要信息:2011年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这是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而钢铁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之一,货币政策的变化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市场运行,尤其是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化。货币政策的收紧将成为抑制钢价的上涨的因素之一,然而持续两年多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导致了目前市场流动性的泛滥,虽然货币政策已经转向但是流动性短期收回较难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钢价的继续上涨。因此后期钢市不得不在“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与短期内流动性依然过剩”这一充满矛盾的状态下运行,钢价的上涨过程也因此一直伴随了“小心翼翼”和“慎而再慎”矛盾心态,以备随时调整方向。
二、产能过剩,需求相对不足
产能过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国内粗钢产量为5152万吨,同比增长6.3%;12月日产粗钢为166.19万吨,较11月减少1万吨,产量再现环比回落。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6266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9.3%。
2010年下半年粗钢产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节能减排限电等政策的影响,且其影响已经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即使“节能减排”仍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之一,但是短期内再度出现2010年三季度初那样利用行政命令强制限电等政策来节能减排的可能性毕竟不大,所以粗钢产量的低位回升将不可避免。2010年10月份以后粗国内粗钢产量已经出现回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带来市场库存量的回升。
在产能过剩这一大环境不能改变的前提下,产量的持续增加将带来市场价格下降的可能,受此规律影响目前国内粗钢产量的持续回升也为价格持续上涨钢市埋下了隐患。而市场库存量的持续低位又很好的支撑了钢价的上涨和对未来继续上涨的预期,所以粗钢产量的预期增长与持续低位的市场库存够成了市场心态对未来预期的心理的矛盾。
尽管政府部门表示年内不再审批、核准扩大产能的项目,但考虑到钢铁行业两年的投资周期,2011年依然会有此前获批的产能释放,预计全年新上炼铁产能约为7000万吨左右。上述因素都将制约钢价的上涨空间。
需求相对不足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未来的经济格局将有决定性的影响,必然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结构产生根本性影响。
房地产、基础建设、汽车等钢铁行业的传统下游行业,在过去,既有波澜起伏,也有平稳推进,而其中的影响因素,既有国内国际市场大势,也有相关政策影响。在未来,这些传统下游环节对钢铁产业的拉动作用将会下降。
中国的基础设施板块是钢材消费市场的大买家。去年地产板块虽然因为政府的限制政策而出现销售量下滑,但新项目仍层出不穷,最终都成为钢材消费的有力支撑。其他的钢材消费方,包括铁路,船舶制造和家电厂商也在去年贡献突出。
相比去年钢材市场的火爆程度,今年中国的钢材市场将充满挑战。财政政策收紧直接压制了真实需求,加之宏观经济增长扩张幅度放缓,预计中国钢材产量和钢材消费都将减少。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将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不确定性继续存在,新兴经济体通胀问题严重,目前都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对钢材出口增长造成阻力。
国内经济虽然由于房地产将继续受到政策的调控,新开工面积可能难以保持较高的增速,2010年我国的房地产政策方面史无前例地进行了三轮调控。房地产开工面积的下降将对钢铁产业产生直接影响。
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的影响,汽车制造行业对钢材的需求量将有所缩水。今年汽车生产可能增长10%到15%,去年这一数字高达30%。所以,汽车生产商对钢材的消耗量可能实现年度同比增长11%,去年这一数字为27%。
在汽车市场,过去一两年各类汽车全面超高速增长,但到了2011年,汽车鼓励性政策基本都建议取消,这是一个偏负面影响。汽车用钢可能会受到抑制,包括生产、流通企业增长将会放缓。
2011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到期取消,也对家电行业的需求将发生巨大影响,从而降低行业对钢材的需求。
近期下游用户的钢材需求量继续处于阶段性回落的趋势中,一方面春节到来很多下游用钢企业会停工放假,减少需求量;另外一方面前期价格上涨的过程中不少下游用户已经采购了一部分备用需求,短期内不需要再度采购;逐渐上涨的钢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下游用户减少采购储备量,而上述因素形成合力会成为抑制下游需求阶段性回落的因素,并成为抑制钢材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