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1年年报以及业绩预告的披露,一些亏损大户逐渐浮出水面。从目前已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由于2011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同时还要计提大量的存货减值准备,钢铁行业再次成为了亏损大户。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钢铁行业将继续呈现高产能、低需求、低产量、低价位的低景气状况,钢铁公司业绩仍难言乐观。
钢铁公司领跑股市亏损榜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截至2月2日,沪深两市共有145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的业绩预告。从已经发布的预告来看,巨亏1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有两家,亏损超过5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有7家。
钢铁行业近两年一直在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产品定价权不强的夹缝中生存,2011年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初,钢铁价格出现暴跌,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螺纹钢价格从去年9月初的近5000元/吨一路暴跌至不到4000元/吨,随后一直维持低位震荡。
2010年,华菱钢铁以26.43亿元的亏损成为第一亏损大户,但2011年这一榜首位置很可能要被钢铁龙头鞍钢股份取代了。
1月31日,鞍钢股份公告称,预计公司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约21.5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约0.297元。资料显示,2010年,鞍钢股份实现的净利润为20.3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82元。
就在同一天,新钢股份、马钢股份、韶钢松山、首钢股份及南钢股份也发布了业绩预告,除韶钢松山明确预减5686%、首钢股份预减96%外,其余净利润同比降幅也都在50%以上。
上述钢企业绩报忧的原因基本是一致的。鞍钢股份在公告中指出:“2011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原燃料价格涨幅高于钢材价格涨幅以及高炉检修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四季度钢材价格大幅下降,且主要原燃料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使公司四季度陷入亏损局面,导致全年亏损。”
自1997年上市以来,鞍钢股份从未出现年度亏损,2011年无疑要“破戒”。从去年季报来看,鞍钢股份的亏损来得很突然,2011年前三个季度尚盈利2.39亿元,这也就是说,公司第四季度就亏了23.9亿元。
目前位列第二的亏损大户也是钢铁股――韶钢松山,该公司预计2011年亏损11.7亿元,折合每股亏损0.7008元,而前年同期该公司还实现了2094.5万元的净利润。该公司同样把亏损原因归结为钢材价格下跌以及原燃料价格高企。之外,钢材价格的暴跌还使公司在2011年存货发生减值,也对利润产生了较大影响。
早前发布预告、快报的钢企还有八一钢铁、华菱钢铁、凌钢股份、广钢股份、方大特钢及宝钢股份。其中,宝钢股份2011年净利润约为77.17亿元,降幅为42.24%;方大特钢、华菱钢铁则一个预增100%以上,一个有望扭亏为盈。
资料显示,华菱钢铁2011年前三季度亏损1.74亿元,如果第四季度仍然亏损,按照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戴上“ST”的帽子。1月6日,华菱钢铁发布公告称,公司日前合计获得政府补贴11.68亿元,除一笔1200万元的补贴外,其余均计入2011年年度损益。显然,如此一大笔的补贴有望让公司扭亏为盈,或免受连续两年亏损而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钢铁行业利润降至“冰点”
如果说上市公司的业绩还不具有说服力,那么近日一项对全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调查则表明: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已降至“冰点”。
中联钢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1年钢铁行业财务状况分析》显示,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运营环境基本平稳,但全年仍属于低效益运营。
从资产规模看,2011年77家汇编企业资产规模达38530亿元,同比增长13.23%。2009~2011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分别为17.17%、13.63%和13.23%,连续3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速度。
从负债情况看,2011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负债总额25551亿元,同比增长16.82%,资产负债率达到66.3%,同比增长了2.0个百分点。其中银行借款金额达10984亿元,同比增长12.4%,占总债务的43.0%,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2009~2011年银行借款分别占负债总额的47.4%、45.1%和43.0%。在银行借款中,短期借款7015亿元,同比增长24.72%,占银行借款总额的63.9%,上升了6.3个百分点;长期借款3969.3亿元,同比下降4.27%,占银行借款总额的36.1%,下降了6.3个百分点。
从亏损情况看,2011年77家汇编企业中,亏损企业8家,亏损面达10.4%,较2010年增加3家,亏损面扩大3.9个百分点。8家亏损企业共计亏损32.8亿元,较2010年的16.6亿元增加16.2亿元,增长了97.43%。
从实现利税来看,2011年72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税1611亿元,比2010年减少34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中,实现利润875亿元,比2010年减少42亿元,同比下降4.51%;实现税金736亿元,同比减少7亿元,下降1.0%,税金总额小于实现利润。
从期间费用看,2011年77家汇编企业期间费用合计2045亿元,同比增长15.2%。中联钢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兴艳指出,2011年期间费用增长,一定程度上挤压了钢企的利润空间,特别是2011年人民币贷款利率连续走高,使得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38%,达到621亿元,占期间费用的比例为30.4%,上升了5.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也分别出现了7.8%和6.2%的增长,分别达到1108亿元和316亿元。其中,管理费用占比54.2%,下降了3.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比15.5%,下降1.3个百分点。
“从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看,2011年实现利润875亿元,与36186亿元的销售收入相比,销售利润率仅为2.4%,较2010年2.9%的销售利润率相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09~2011年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5%、2.9%和2.4%。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钢铁工业连续处于低效益水平运营。”王兴艳说。
2012年钢铁业仍难言乐观
2011年已经过去,2012年又将如何?2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介绍2011年全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和2012年工业通信业发展形势时表示,由于需求减弱且原材料价格相对高企,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朱宏任说:“去年钢铁行业的运行呈一个前高后低的走势,上半年钢铁行业保持着较快增长、效益较好的态势,但是下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