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以后,国内钢材价格连续两波跌落,预计钢材市场最糟糕局面尚未到来,有可能出现第三波下跌后才能触底回升。多数观点认为,产能过度释放是此轮钢材价格跌落的主要因素。
但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钢铁产能释放明显低于6年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异常情况。因此,有必要在供求关系之外,寻求更重要的原因。
一、全年粗钢产量增速明显低于六年平均水平
进入本世纪后,中国粗钢产量多数年份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从2005年到2010年,粗钢平均年度产量增速为14.2%,只有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全国粗钢产量增幅急剧回落到了1.1%。2011年1—11月份累计,全国粗钢产量为6309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8%,预计全年产量大约6.8亿吨,比上年增长10%左右,或者不到10%,与2010年增速大体相当,且明显低于6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难以得出2011年钢铁产能过多释放结论。
2005年—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长情况表
年度增速(%)年度增速(%)
200524.620081.1
200618.5200913.5
200715.720109.3
6年平均14.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快报
二、消费需求增长态势不改
2011年,中国粗钢(钢材,下同)消费的两大攸关行业——制造业与建筑业均不理想。11月份的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回落到50荣枯线下方。受其影响,尽管全年钢材消费增长水平出现回落,但由于其制造业与建筑业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水平,以及直接出口的较好表现,估计全年粗钢消费量(全口径,含直接出口)也在向7亿吨靠拢,增长幅度不会低于8%,整体供求关系大体平衡,至少不是非常严重的供大于求。
三、恐慌阴霾笼罩,才是钢材价格过度下跌的主要因素
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12月14日,兰格钢材综合指数为171.1点,比同年8月1日的194.6点,跌落了12%。
分析钢材价格较大幅度跌落原因,除了上半年钢材价格涨幅过大、过猛,产生了一些泡沫,自身需要调整以外,更在于下半年以来内外经济预期恶化,生产经营者与投资者恐慌阴霾笼罩蔓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这种阴霾恐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两债危机持续恶化。进入2011年以后,欧美债务危机,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至今未能见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搞得不好,欧元区有可能崩溃,欧元因此成为废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钢铁的外贸出口势必受到严重冲击,包括其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两个方面。
二是国内紧缩需求的调控政策。为了防范物价的过快上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抑制需求的紧缩措施,对于汽车与住宅限购,金融机构普遍连续加息,将存款准备金率提升至前所未有水平。受其影响,国内房价的深幅跌落预期,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商资金不足,并使得今后房地产建筑施工意愿下降。
正是由于上述几大攸关行业不乐观的现状及其趋势,甚至有可能出现更糟糕局面的预期,沉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市场恐慌阴霾笼罩。钢材生产经营者与投资者纷纷抛售,甚至每年都要进行的“钢材冬储”也受到很大冲击,由此引发了钢材价格的不断探底,进而压迫铁矿石等原料价格跌落。
四、政策微调,难以驱散市场恐慌阴霾
欧债危机的继续恶化,国内制造业、建筑业、出口贸易等攸关行业的超预期下行,引发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为此,中国调控首要目标开始由控物价转向保增长。
虽然政策开始进行调整,但是如果幅度不大,仅仅进行微调,估计难以驱散市场恐慌阴霾。不排除钢材价格新的下跌,即第三波跌落行情的可能。比如上海螺纹钢主力合约跌破4000元/吨支撑价位的可能。近期中国楼市、股市、商品市场行情低迷,在初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后继续探底,就显示了这方面动向。
这就要求决策部门以更大力度实施保增长措施。不仅在货币政策上宽松,更重要的是实施更积极地财政政策。要针对环境保护,这个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历史欠账,最为旺盛的需求,投入数十万亿元资金,进行规模巨大的环境保护建设,以此作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中国钢材需求新的增长点。
五、春节过后会出现上涨行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