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8日电(记者 沈寅飞、陈奥)在8日举行的“新发展阶段与国有企业”学术论坛上,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理事周渝波表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以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提高回报、优化布局为目标,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据悉,截至2020年底,中国国新资产总额超过5630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超160亿元,五年试点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并在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获评A级。
周渝波说,中国国新在理解、贯彻新发展阶段的要求上,结合自己的功能定位积极发挥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是落实战略和追求效益相结合。运营公司作为承担“三大责任”的中央企业,不能简单追求绝对的资本回报,要更加自觉服从服务党的宗旨和国家战略,将履行使命担当和发挥平台作用结合起来。既算好服务国家战略、支持改革发展的“大账”,也算好投入产出、运作效率的“小账”。如果两者在一定情形下确实不可兼得,必须着眼大局,坚决做到“小账”服从“大账”、“眼前”服从“长远”,决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小得失、小局部”。
第二是支持实体产业和促进资本流动相结合。重点持有符合战略定位、可交易、可变现的优质资产,从源头上保持自身资本流动性。通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协同流动带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整体流动,从而让央企沉淀的产业资本更大范围“活起来”“动起来”。
第三是服务实体央企和拓展运营业务相结合。主动从其他央企的业务空白中寻找切入点,找准央企改革发展的“焦点”“痛点”“难点”,创新资本运营工具手段和产品服务,努力形成错位互补效应。针对部分央企集团层面股权投资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弱的实际情况,在战略合作中探索有效的资金成本覆盖机制,深入挖掘开发其子企业优质项目,切实提升合作深度。
第四是着力培育孵化和加强创新投资相结合。在项目投资选择上,重视支持央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绘制好产业投资图谱,瞄准央企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薄弱、空白领域和“卡脖子”环节,深入探索开展小微企业、早期技术的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