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艺流程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占比仅为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转炉长流程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此前中频炉能重新熔炼钢屑钢末,
中国钢铁工艺流程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占比仅为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转炉长流程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此前中频炉能重新熔炼钢屑钢末,如今这些废钢进入正规的转炉或者电炉,因为密度较低,损耗率很高。”
河北一家钢厂负责人近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扫清中频炉之后,一部分废钢缺少能够消化的炉子。
与此相伴的是,尽管被征收40%的关税,以轻薄粉碎料为主的中国废钢出口,正在连连创下高点。海关数据显示,继今年4月首次“破万”后,5月份的中国废钢出口量再次激增至8.0345万吨,同比增长954倍,环比增长4.3倍。
而在此前的一季度,废钢总体出口量尚不足千吨,更早之前,中国废钢的年出口量也不过1000吨左右。
中国钢铁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折旧时代:2016年中国废钢资源量已达1.7亿吨。相对于铁矿石冶炼,废钢融化再利用是一种更为节能环保的绿色资源。然而当前中国的废钢炼钢比仅为11%左右,远远低于世界51.6%的平均值。
究其原因是中国钢铁工艺流程的结构性矛盾:作为废钢消化主力的短流程电炉,其钢产量在中国占比仅为7.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高炉-转炉长流程(从铁矿石和焦炭到生铁再到钢材)则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结构使中国进口了全球65%的铁矿石,却对更绿色的大量废钢利用不足。
从某种意义上讲,废钢资源的流失正在与国内炼钢工艺的结构调整进行着一场赛跑,在此过程中,转向电炉是废钢冶炼的大方向,而在去产能的背景下,允许电炉等量置换转炉产能成为业界共同的呼声。
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
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看来,近期废钢出口短期内激增是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个结果。
他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废钢是生产“地条钢”的主要原材料,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全面取缔了“地条钢”的生产,国内废钢库存量随之大增,短期内供大于求,导致出口需求的增加。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共取缔、关停“地条钢”生产企业600多家,涉及产能1.2亿吨,由于地条钢被取缔,释放出6000多万吨废钢资源。
紧随其后的是,废钢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其中生活废钢、轻薄料等料型价格一落千丈。
全联冶金商会近日的调查显示,出口的废钢主要是质次的轻薄粉碎料,9.6万吨中占8.1万吨。这些废钢轻薄料价格从2013年1月的2400元/吨,暴跌到今年5月的500至600元,跌幅高达80%。
高峰表示,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是废钢出海的一个重要原因,出于对市场的预期,国内废钢价格持续下跌,品质良好的国产废钢更具有价格优势。
“以5月份为例,5月26日东亚市场废钢的价格为230美元/吨,印度市场的价格是267美元/吨,均高于国内的价格,同期国内废钢有代表性的广州价格是1160元人民币/吨,相当于171美元/吨。”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废钢出口是在被课以重税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的。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优质资源,废钢大量出口是中国不愿看到的景象,为了鼓励回收再利用,中国对废钢出口征收40%的关税,然而,这依然未能阻遏近期废钢出口上涨的趋势。
这是否意味着优质的废钢资源正在大量流出中国?冶金商会指出,目前出口不足10万吨,预计全年为20多万吨,绝对量比较少,相对于中国一亿多吨的废钢年产生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冶炼原料处总设计师李晓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近期废钢出口增速确实很快,但主要是此前基数非常低,而从总量上看,中国仍然是废钢净进口国。
“从数量上看,现在每月出口量刚刚超过万吨级别,但中国每月进口废钢都在20万吨左右,去年全年进口量是216万吨,前十来年,废钢每年的进口量更是高达上千万吨。”她表示。
不过,近年来中国废钢进口量在连连下降。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下称废钢协会)副秘书长王方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废钢进口要缴纳17%的增值税,出口要缴纳40%的关税,这导致国内废钢价格比进口废钢价格低很多,因此作为头号钢铁生产大国的中国,每年废钢进口量仅占全球贸易量的2%,且多为间接进口。
中国200万吨左右的废钢进口量已远远低于韩国的580万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320万吨。
废钢协会建议,在适当的时机和一定的条件下,有步骤、有计划地降低废钢进出口的关税和增值税,鼓励国内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保障国内钢铁行业的资源供给。
钢铁加速折旧
此次取消中频炉后废钢市场的大幅波动表明,目前中国废钢的供应量已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废钢协会表示,打击“地条钢”以来,大量废钢铁资源出现,超出了大多数钢厂、废钢铁加工企业及业内人士的预期,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对行情预判不足,处置失当并遭受了损失。这反映出废钢行业信息统计的渠道和制度有待完善,废钢铁的资源量仍然没有摸清。
而从中国的钢铁积蓄量来看,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的废钢铁资源将持续大量产出。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2017年中国钢铁蓄积量约78亿吨,预计到2020年前后,中国钢铁积蓄量将达到100多亿吨,废钢资源产量可达到2亿吨。
由于工业化和基建程度不同,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大量钢铁用于产生废钢较少的基建领域。李晓表示,在此过程中,中国消费领域拆车等社会折旧产生的废钢占比很小,中国的废钢更多来自自产废钢(钢企生产时切头切尾的部分)、加工废钢(螺钉等钢铁加工企业生产后的边角料)、进口废钢(其占比已经低于5%)等渠道。
不过这一进程已经进入后半阶段,中国钢铁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折旧时代。
据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翁宇庆介绍,折旧废钢对废钢总量的影响最大,中国的废钢资源丰富程度将在2016-2020年期间快速提升,目前折旧废钢占当年钢产量的比重仅为个位数,但是在2030年有望达到40%。
面对即将到来的体量巨大的废钢资源,中国急需在去掉中频炉后建立一套高效可持续的消化渠道,同时,废钢再利用的上下游产业也面临变革。
废钢中的轻薄料、铁刨花等料型此前大都由中频炉来消化,不过现在进入正轨渠道后,这些料型不能直接进入转炉或电炉,而是需要加工成破碎料、压饼才能销售给钢厂,然而国内针对这些料型的装备能力不足,使得这类废钢价格大幅下挫。
从事废钢回收的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卖不上价,此前到小区收废品,宁愿要废报纸,也都不愿意要生活类的废钢废铁。同时,大批基层收购点因亏损停业,有的已经改行,一些地方料型较差的废钢堆积如山。
李晓表示,轻薄料等废钢体积太大,收回率较低,“加工一吨废钢耗电,加上人工成本至少20元,但是由于价格太低,加工完了之后利润还不到20元,因此废钢加工企业也没有了积极性。”
主办单位: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05000051号-1 | 访问数:2519983 | |
电话:021-62786117 手机:13764303772、15180228821 E-MAIL: zhangyahui@wubo.com.cn yuqiang@wubo.com.cn 公安备案: 3101090200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