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航运展开“船舶标准化”大调整。根据国家交通部确定,今年4月1日起,长江水系干支流船舶,实施“标准船型主尺度”。不同航域、不同用途的船舶,必须达到规定吨位和技术水平。数以万计的船舶,将按新标准统一“着装”,旧船面临淘汰、更新。
据长江航务管理局测算,如今长江干支流,各类船舶总量约10万艘,要求“十二五”末,长江干线船舶标准化率达到70%。目前,达标船舶仍占少数,淘汰与更新,将涉及数万旧船。
过去7年,长江水系货运量蝉联世界冠军,但经济效率、能源利用率,落后于发达国家,远未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除航道的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船舶标准化。
时下,长江现代化船舶偏少,3000种船型极为杂乱,大批吨级小、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老旧船舶,亟待淘汰,急需实行船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
据专家分析,这次长江以及内河万船大调整,涉及面广,旧船淘汰、新船建造规模前所未有,是一项投资数千亿元,影响数十万人就业的大工程。
根据规划,“十二五”末,国内标准化船舶占内河运输船舶总吨位50%以上,其中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达到70%;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15%以上,三峡库区和京杭运河运输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或集中回收处理)达到100%,其他内河达到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