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赶车,狂奔500米,感受着耳边呼啸而过的气流,奇怪的是,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寒冷,那种刺骨,蓦然惊醒,已是春天。但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我们并无真正的感觉到,虽已入春,但寒冬仍在,因此这是一个矛盾的季节,所以存在一些很矛盾的事。
往常3月,各大钢厂贸易商都会在港口展开一场铁矿石争夺战,原因是进入传统的“金三银四”各地房地产以及基础建设都相继开工,建筑钢材迎来一年最旺销售季节,钢厂产能最大限度释放,已获取最大额的利润,但是正如前面所提,矛盾的季节,发生着矛盾的事,今年不仅没能出现争先恐后的购买热潮,反而是如躲瘟疫一样的远离着这块本应热络的土地。
事出终有因,时光回到2011年的10月,突然来临的钢市寒冬,让矿商前半年高额利润带来的喜悦呈自由落体式下落,从一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10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是174美元,到2012年1月这一数字变成131美元,累计跌幅达40美元。矿价的喋喋不休和钢厂担心高位套牢减少进货的心态,直接导致了如今的如山库存。
如山库存,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随着我国自产产能的不断释放,以及海外建厂所取得的成果,都在逐渐降低着对于进口矿的依存程度,三大矿山之一的力拓就表示说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低迷,亚洲市场正在逐步萎缩,三大矿山急需寻找能取代中国的替补。从中我们能知道的是,中国对于进口矿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看别人脸色行事的时代正在慢慢离我们远去,当我们真正拥有了主导权后,设想港口如山库存的现象想出现都难。
近段时间,钢市在缓慢的恢复着自己的元气,随着天气转暖,建筑行业的开工或许能带来一些积极的作用。在钢铁暴利成为过去式以后,我们的钢铁企业对于市场的判断多了一分理性,前期因国产矿价坚挺,而过分加大外矿采购量的情况相信不会再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亿吨库存终将成为云烟,但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是这亿万吨背后所隐藏的被三大矿山蚕食的巨额利润,着眼于眼前固然重要,但是为未来做好规划同样不容忽视。
来源:金银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