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协和统计局数据打架严重根据钢协旬报产量计算,2012年1月日均粗钢产量169.13万吨,2月份日均粗钢产量169.46万吨,而统计局分别为183.00万吨和192.70万吨,相差8.2%和13.71%。从历史上看,钢协和中钢协数据也有冲突的时候,但数量比较小,从统计渠道上考虑,可以认为二者一致,但此次相差太大。
2. 钢协和统计局粗钢数据来源不同是部分原因钢协粗钢数据直接来自77家会员单位。这些会员都是大中型钢企,产量大,占了全国产量的绝大部分,钢协根据会员单位的产量,再进一步估计会员外钢企的产量,从而估算出全国的产量,而统计局直接根据各省数字汇总,因此难免有误差,特别是年前年后的时候。
3. 钢协会员钢企和非会员钢企产量占比可以看到,会员的生铁和粗钢产量与全国产量的比值比较同步,而钢材就相差太多。这主要是由于重复材造成的。
4. 非会员有没有日均37万吨(2月份)的生产能力?有这个能力。2011年5-7月,非会员已经能够连续三个月达到日均32.10万吨的能力。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投资5111亿元(包括黑色金属矿采选投资1251亿元),其中重点钢铁企业累计只完成投资1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6%,仅仅占全行业投资30.6%。也就是说去年投资中,绝大部分是小钢企的投资。根据工信部数据,2011年新投产8000万吨粗钢产能,淘汰3000万吨,当年总共新增5000万吨炼钢产能。2011年末粗钢产能8.5亿吨。因此如果统计局数据真实,钢协统计的会员产量也真实,小钢企也完全具备这个37万吨的日均产量能力。
来源:新浪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