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全行业微利的窘境,钢铁产业政策制定者们寄望于外资钢厂救市。
在外企看来,与中国钢企合资合作比投资参股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审批,也更划算。储永志/CFP四年前,刚刚就任宝钢集团董事长的徐乐江曾多次敲响警钟,越来越多的外资控股中国优质民营钢铁企业,将对中国钢铁业造成严重威胁。他或许没想到自己的想法会发生180度的大转变,2011年以来,这位中国最大钢铁公司的当家人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中国的钢铁资本会走出去,国外的钢铁资本也会到中国来,外资进入中国钢铁业的门槛限制也将慢慢淡化,甚至取消。
这一扬一抑之间,是中国钢铁全行业从暴利到亏损的巨变。一片惨淡之中,中国钢铁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外资参股国内钢铁企业,而不是之前的“限制”。2011年11月7日颁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中,有着与徐乐江相似的表述:进一步扩大钢铁工业对外开放程度,鼓励国外先进知名钢铁企业参股和投资国内钢铁企业和项目,在钢材产品深加工领域投资设立企业和研发中心,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这个姿态性的开放并没有赢得外商的欢欣鼓舞。安赛乐米塔尔(下称米塔尔)中国区总经理邓宁在接受财新《新世纪》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具体的措施,这个鼓励没有意义,很难改变外国钢铁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策略。
“放开”争议
2005年7月,中国钢铁行业的第一个产业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下称产业政策)颁布。产业政策对外资并购中国钢铁企业设定了诸多门槛,最主要的就是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
全球最大钢铁集团米塔尔在中国频频碰壁,是经常被提及的案例。从2005年起,米塔尔一直在寻找进入中国的机会。当年计划控股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因发改委发表不同意见,最后仅以第二大股东身份入股。之后,米塔尔又试图入股莱芜钢铁,控股民营钢铁企业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0581.HK),均未获批。
不仅仅是米塔尔,俄罗斯钢铁企业耶弗拉兹集团(EvrazSteelGroup),以15亿美元价格收购河北民企德龙51%股权的交易,也始终无法获批。
对于当时外资控股中国钢铁企业受阻的原因,国家发改委一位主管官员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企业解决了近200万人就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允许外资进入,就意味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让给人家。”
据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权威人士透露,米塔尔还曾向中国方面试探,提出转让自己5%股份给中国,以换取中国市场的准入,仍遭拒绝。“用5%的股份换中国市场,中国肯定不划算。全球钢铁行业的股价都不高,波动相当大。”这位知情人士说,米塔尔市值接近1450亿美元,5%股份约值60亿美元,中国凭5%的股权也不能进入米塔尔的董事会。
产业政策限制外资控股中国钢铁企业,据称是为了给中国钢铁行业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几年过去,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发生了变化——产能增至7亿吨;利润率却越来越低,从2004年的8.11%一路下滑到2011年底的2.55%。
“中国粗钢生产世界第一,从利润率看,竞争力不强。有一个原因是技术和管理相对落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国外企业进入钢铁企业,就是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背景。
其实,2009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振兴规划)就曾提出要重新研究外资对中国钢铁企业的投资开放程度,但未能达成一致。“当时持反对意见的部门认为,经济危机正是兼并企业的好时机,这种兼并应由国企来完成,而不是外企。”上述参与制定规划政府人士称。
此次新的“十二五”产业规划虽然明确提出鼓励国外企业进入钢铁行业,但争议仍存。该人士透露,工信部一直态度比较开明,但发改委却迟迟不表态,他们的理由是让外资进来并不能改变中国钢铁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而且发改委习惯于从规划角度整体布局,“外资进来可能打乱布局”。尽管最终达成了一个表述性的妥协,不过目前外资进来是否可以控股、股比高限多少、哪些企业开放、哪些环节开放,如何开放等问题都没有明确。
外资的想法
国外钢铁公司显然明了政府部门态度暧昧可能的政策风险。“没有统一思想,也没有具体鼓励措施,我们不想冒险。”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外资人士说,“我们可不希望最后一个部门可以放行,另一个部门卡住不办,投了那么多资源、人力、物力最后回到原点。”
更何况在国际钢铁巨头看来,目前的行业环境也经不起冒险。据中钢协的数据,由于原材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2011年11月中国钢铁企业亏损面超过三分之一,若扣除投资收益,企业净亏损9.2亿元。1-11月,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55%,远低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一边是全行业微利,另一边是生产规模持续上升。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6.8327亿吨的纪录高位,较上年增加8.9%。中国冶金报近期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调查报告》显示,82.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钢铁业未来十年将经历残酷的市场竞争。
“现在情况还不比2008年底,短期内不乐观。”米塔尔中国区总经理邓宁分析说,“2008年形势不好,但有政策支持、投资拉动,现在则很难看到政策有松动迹象,行业本身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很严重。”
当然,外资钢企的情况也不乐观。米塔尔2011财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当季净利润6.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3.5亿美元下滑51%,而且第四季度“还面临着销售量和价格压力”。新日铁也表示,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