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调是“稳经济、调结构和控通胀”,国民经济将维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钢铁需求也将继续保持增长。自2009年以来,全球制造业大幅反弹,主要经济体出口和投资均明显增长,拉动钢铁需求和生产迅速恢复。但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步伐开始放缓,工业生产和出口增速回落。虽然目前不能忽视基数因素,但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确出现了减速局面。尽管为维持经济复苏,20国集团领导人在2010年首尔峰会上宣布为维持全球经济复苏而加强国际政策框架,但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愈发明显,而经济增长态势变化将对2011年的钢材市场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将在2011年有所回落
为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日本又开始实施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受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确定因素也有所增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10月份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8%。实际上,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超过5%,下半年增速呈明显回落趋势,2011年预计增长4.2%,比2010年回落0.6个百分点;联合国(UN)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0年11月份的预测也显示出了相似的回落趋势——2011年比2010年增速分别回落0.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作为全球最重要经济体的美国、日本和欧元区,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经济增长分别比2010年回落0.3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中的“金砖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高,但也是减速的趋势。
由于经济减速带来的用钢需求下降已经在2010年下半年显现出来,按照国际钢铁协会(WSA)的统计数字,截至2010年11月份,全球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5.2%,比4月份的82.6%下降了7.4个百分点。同样,单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速也呈明显回落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亦呈减速趋势但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受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长将呈现放缓趋势。从主要用钢行业来看,不管是基建及房地产、汽车、船舶,还是其他机械制造业,都将面临增长速度下降的局面。此前,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经合组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也都作出了减速的预测。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拉动我国钢材需求增长的因素仍然存在。在2010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2011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环保产业将迎来投资、建设高峰,其中水电建设总投资额约为8000多亿元;城市地铁建设总投资额约为10581亿元;中西部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升级,厂房兴建、装备制造和技术园区建设也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刺激各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国家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高达1000万套,同比增长72.4%;国家在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建设方面也将投入大量资金。从总体上看,2011年市场需求仍较旺盛。
制造业下滑的趋势将在2011年有所延伸钢材价格随供需变化涨跌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预判经济走势的主要先行指标之一。从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走势情况看,即使考虑季节性消费能力变化差异的因素,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减速的趋势。
(1)美国经济增长态势仍在继续,但消费能力及出口的下降和失业率的坚挺,促使奥巴马政府又出台了总量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措施,旨在通过增加流动性来刺激消费和出口,实现经济加速增长。从美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变化趋势看,自2009年以来快速增长的趋势实际上在2010年的4月份就已经结束了,至12月份降至57.0%,比2010年峰值下降3.4个百分点。从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变化来看,也呈震荡回落的趋势。
正因为需求的下降,粗钢产量和钢材价格都出现回落趋势:美国粗钢产量的下降趋势与CRU北美钢材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在2008年12月份,美国粗钢产量降至391.8万吨的低点;经过近一年半的恢复,至2010年5月份升至726.4万吨,粗钢产量累计上升了85.4%;2010年下半年产量持续回落,至11月份降至645.3万吨,粗钢产量累计下降了11.2%。粗钢产量的变化与相同周期内钢材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预计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其2011年的钢铁需求也将受到影响。
(2)日本经济在2010年第四季度陷于困境,在告别了2009年1月份至2010年上半年的制造业扩张区间后,2010年下半年日本制造业PMI持续下跌,9月~12月均跌至50%以下,2010年12月份日本PMI指数为48.3%,比上半年5月份的峰值54.7%,累计下降了6.4个百分点。日本制造业PMI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指数和出口新订单指数大幅下降。
需求下降同样带来生产的减少。2009年2月份以后,随着经济复苏的强劲拉动,日本粗钢产量呈恢复增长的态势,至2010年5月份达到972.4万吨,平均日产粗钢31.4万吨,比自2009年2月份的17.7万吨增加了13.7万吨,升幅达77.4%。尽管粗钢产能利用率大幅恢复,但粗钢产量仍低于危机前水平,而2011年日本经济面临着更大困难。随着日本政府刺激需求的一系列措施的逐渐到期,以及日元升值等因素叠加影响,该国2011财年经济增速将显著放缓,并且需要大量借债以填补财政资金缺口。日本政府在2010年12月22日预测,其2011财年GDP增长1.5%,将低于2010财年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更为关键的是,日本周边国家如中国、韩国、东盟等经济体经济增长均有所下滑,以消费和出口为主要动力的日本经济增长面临更大的困难,需求下降必将带来钢铁消费的减少。
(3)欧元区的经济前景似乎更为复杂。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复苏形势较好,而希腊、爱尔兰等国则陷入公共债务危机的羁绊之中,经济增长趋势极不平衡。欧洲债务危机直接诱因源自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经济实力